是非之言不可聽,聽之不可信
許敬宗任中書侍郎時,一天唐太宗問許敬宗:“朕觀群臣之中,唯卿最賢,然猶有誹者,何也?”
許敬宗回答說:“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人厭其泥濘。秋月如圭,佳人樂其玩賞,盜賊惡其光輝。天地之大,人尚嘆焉。何況臣乎?臣無肥羊美酒,以調眾人之口。況且是非之言不可聽,聽之不可信。 君信臣遭誅,父聽子遭戮。夫妻聽之離,朋友聽之別。鄉里聽之疏,親戚聽之絕。人有七尺軀,口有三寸舌。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唐太宗大喜:“卿言甚善,朕當識之。”
唐太宗:“我發現滿朝文武百官,你許敬宗是最賢能最完美的一個臣子,但有人還在我面前說你的不足,難道我還沒看到你不足的一面?”
許敬宗:“陛下!你知道春天的雨貴如油,農民都喜歡它,因為春雨滋潤了莊稼,能有個好的收成。但在路上走的人就反感春雨,因為春雨致使道路泥濘,行走不便;才子與佳人都喜歡明月,可以賞月飲酒作詩,但盜賊就不喜歡月亮,因為月亮太刺眼,他們就不便于偷盜。所以老天爺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更何況這個凡夫俗子呢?我沒有討好那些說我壞話的人,這些搬弄是非的人沒必要聽他們的,即使聽了也不能對外說。如果皇帝偏聽偏信大臣的話,可能會被殺;如果當爹盲目聽兒的話,也會被殺;再好的夫妻,如果聽到不和諧的話,也會離婚。再好的朋友如果聽到是非的話,就會斷交成仇人;再親的人聽到是非的話,也會遠離;街里街坊聽到是非讒言,就會有仇。所以人這一輩子,還應分析判斷一些是非傳言。舌頭像鋒利的寶劍,殺人都見不到血,哪個人前不說人?哪個人后不被評說呢?”
唐太宗:“你說的有道理!我全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