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修降表衍圣公
上聯:昨降元蒙,今降滿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勸進家有余慶。
下聯: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全都忘了。只記得:識時務者為俊杰。
橫批:世修降表
早在宋朝以前,這孔子的后人都有一定的地位,比如在秦朝叫文通君,漢朝叫奉祀君,褒成君,魏晉南北朝時期叫奉圣亭侯,在唐朝叫褒圣侯,文宣公,直到宋仁宗時期,孔子后人都是文宣公,可是這時候有人給仁宗皇帝趙老六上奏了,他說:唐朝開元年間,唐玄宗封孔子后人為文宣王,可是后來孔子的后代又被封為文宣公,這樣就有些不尊重長輩了,不行,得改。這宋仁宗想了想,說:行,就改成衍圣公吧,就這樣,衍圣公的稱號終于確定了下來,這一傳,就是近千年。
可是我們發現,這孔子的后人,尤其是到了衍圣公時期,這骨頭都不怎么硬,是逢難變節,投靠敵人,真真是世修降表,事情是真的嗎?是真的。要說起這事,首先要從靖康之變開始。
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康王趙構率領文武群臣南遷,可是人南遷,這孔廟的香火不能斷啊,怎么辦呢,也好辦,當時的衍圣公孔端友決定,自己隨宋高宗渡江去江南,可是自己沒有兒子,于是他讓大侄子孔玠跟自己南遷,讓自己的二侄子孔璠留在老家,可是這時候時局動蕩,大金的大軍已經攻占了山東,并且建立了偽齊,讓劉豫做偽齊的皇帝,這劉豫你可能不認識,可大名赫赫的大刀關勝就是被他害死的,本來劉豫為人夠卑劣了吧,還是通敵賣國之輩,可他做了皇帝之后,封孔端友的二侄子做了衍圣公,但凡是個胸懷天下的大丈夫,真豪杰,會接受劉豫的封賞?可大侄子接受了,二侄子孔璠(fan)就成為了北方的衍圣公,這樣,大江南北有兩個衍圣公的局面就出現了。
幾十年后,南宗的衍圣公已經變成了大侄子孔玠的孫子孔文遠,北宗的衍圣公是二侄子孔璠的孫子孔元措,這時候,大金朝入駐汴梁,北宗孔元措跟大金朝入駐汴州,可他走了,曲阜沒人管了,這時候就又有主意了,讓同輩人孔元用當曲阜的衍圣公,這下好了,一下子冒出三個衍圣公,后來蒙古人占領山東,孔元用依然是衍圣公,這下好了,無論是大金,還是大宋,亦或者是大蒙古,是人手一個衍圣公,誰也不得罪,而反觀岳飛,韓世忠,還在辛辛苦苦的大戰金兵。這樣一對比,高下立判。
不僅如此,在清朝初年,剃發令橫行,有些地區甚至因為剃發令而屠城,這個時候,我們尊敬的第64代衍圣公孔衍植給皇帝獻上了“上剃頭奏稿”,更是為剃發令舉行了曠世隆重的儀式。在清末,75代衍圣公孔令貽是八面玲瓏,一邊巴結慈禧和光緒,一邊巴結德國人和英國人,在民國時期,孔令貽是先巴結袁世凱,后巴結張勛,再巴結徐世昌和北洋政府,這樣的人,作為孔子后人,確實是很丟孔子的臉。
可是,話又說回來,就和電視劇里說的一樣,每個人都戴著一個臉譜,孔家人或許也是如此,當他們戴著衍圣公的臉譜時,似乎衍圣公的牌子就是最大的,雖然期間出現過三個衍圣公爭奪正牌的時候,但整體來說,他們確實保住了衍圣公這個牌子,保住了萬世師表的招牌。
當然,這和孔子沒關系,孔子也不想看到后人這副德行,可他做不了主,這就和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一樣,眼睜睜看著各朝各代出現叛徒賣國賊,出現奸臣,可是我們不能指著他們的鼻子說“萬世叛徒,炎黃子孫”,孔家人也有鐵骨錚錚的孔融,也有大學問家子思,不是每個炎黃子孫都是壞人,就如同不是每個孔家后人都是阿諛奉承的諂媚之徒,您說對嗎?
以上摘自《作者:巍子讀史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7572335/ 出處: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