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吉利斯(Vangelis)和《Conquest Of Paradise 征服天堂》
這是一首十分震撼的音樂!!!很多電視劇和電臺都以此為背景音樂。
范吉利斯(Vangelis)本名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u,1943年3月29日出生于希臘,幾乎沒有受過任何音樂教育的他,4歲便能演奏鋼琴,6歲舉行個人作品發(fā)表會, 可謂真正的音樂天才。
范吉利斯年輕時期接受搖滾音樂洗禮,學(xué)生時期自組的樂團「Forminx」不僅是1960年代希臘最受歡迎的音樂團體,范吉利斯更是將近代流行音樂帶進希臘的第一人。而為了尋找更寬廣的音樂空間,25歲的范吉利斯前往巴黎發(fā)展,他自組的「愛神之子合唱團」(Aphrodite’s Child)紅遍整個歐洲,也成功開發(fā)了前衛(wèi)搖滾樂的新方向。
1970年代的范吉利斯全心投入電子音樂創(chuàng)作,并轉(zhuǎn)往倫敦為電影制作配樂,開啟他輝煌的電影配樂時代,其中包括1981年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的「火戰(zhàn)車」、1982年的「銀翼殺手」、1983年的「南極物語」、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范吉利斯開創(chuàng)了電子音樂與電影配樂的嶄新前景,奠定了所謂未來太空音樂的發(fā)展,可謂居功厥偉。也許正是因為范吉利斯的無師自通,他的音樂具有獨特的無法復(fù)制性,他以鍵盤音樂為基礎(chǔ),巧妙融合古典、流行、電子、new age等音樂元素,發(fā)展出綿密的管弦樂法以及嶄新的電子音樂語法,而他身兼作曲、編曲、制作的能力,更完整地呈現(xiàn)他的音樂理念,從早期古典樂器到后來的新電子音樂,范吉利斯手中誕生出嶄新的表現(xiàn)方式,成為一種未來感十足的新音樂。范吉利斯的成就,不僅反應(yīng)在全球的唱片銷售數(shù)字以及無數(shù)的得獎紀錄,國際天文聯(lián)盟更決定將新發(fā)現(xiàn)的「6354號星云」正式定名為「Vangelis」,藉以向這位音樂大師致敬。
2001年6月28日在雅典宙斯神殿舉辦的21世紀第一個最偉大的音樂會,演出曲目便是范吉利斯的合唱交響曲《Mythodia》,這場由希臘文化部長親自宣布的音樂會,是由世界知名的兩大黑人女高音潔西·諾曼、凱薩琳·芭托擔綱演唱、倫敦大都會管弦樂團伴奏,另外還有120人編制的希臘國家歌劇合唱團、以及20位打擊樂名家共同演出,而范吉利斯則親自擔任電子鍵盤的主奏。這項最引人注目的音樂會,不僅透過電視實況轉(zhuǎn)播傳送到全世界,美國太空總署(NASA)更將這部世紀巨作帶上外層空間,成為2001年火星計劃的代表音樂!
Vangelis的音樂人生
Vangelis,一位偉大的音樂家,集創(chuàng)作,演奏和音樂制作于一身,一個真正的全才。被人們稱為現(xiàn)代的瓦格納(Richard Wagner)。
他的許多史詩般的電子音樂作品和電影配樂深得樂迷們的鐘愛,如 『Chariots Of Fire』 影片〖火的戰(zhàn)車〗配樂,『Theme from Antarctica』 電影〖南極〗主題曲,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影片〖哥倫布〗配樂等等。
在很多介紹有關(guān)音樂的文章中,都喜歡將音樂人的風(fēng)格定位,但是這種做法有時偏偏叫樂迷不太認同。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來自希臘的Vangelis,有人將他歸類為New Age,但大多數(shù)樂迷都認為這是不盡詳實的,因為Vangelis音樂帶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一個無際的音樂國度,這也是一位有著出色意念的音樂人的特質(zhì)。
Vangelis原名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n,1943年出生于希臘。
六十年代初,他在希臘自組樂隊,成為當?shù)氐囊恢Я餍薪M合。到了1968年,他移居法國,與另外兩位音樂人Demis Roussos和Loukas Sideras共同組合成了前衛(wèi)樂隊。到了七十年代,Vangelis與Yes的歌手Jon Anderson組成了JonAnd Vangelis,帶出一份清新而前衛(wèi)的音樂感覺,當時人們已經(jīng)很難對Vangelis的音樂進行定位了。到了1982年,Vangelis為電影ChariotsOf Fire 配樂,結(jié)果贏得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如果你是通過Chariots Of Fire而認識Vangelis,這絕對是不夠的,因為在1992年,他為Ridley Scott執(zhí)導(dǎo)的影片《1492》中的Conquest Of Paradise配樂,從而使電影的音樂概念完全體現(xiàn)出來,成為不少音樂學(xué)院的教材。碟中主題曲Conquest of Paradise,那種史詩般的氣派,完完全全是懾人的感覺,精彩絕倫。
Vangelis于1995年在Warner Music UK旗下推出一張專輯《Voice》, 同時有一張同名單曲推出,這首主題曲《Voice》聽起來就象是《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的翻版。我最新得到大師的一張CD, 片名《OCEANIC》, Warner Music 1996年出版,整張片子的樂曲洋溢著一種大海的神韻, 每一首的旋律都如此悠揚與神秘,你甚至可以聞到海水的氣息, 感受到海風(fēng)的輕拂, 那仿若天際飄來的旋律會將一切塵世的俗念沖刷得一乾二凈。
喜歡電子音樂的朋友,如果你厭倦了雅尼,可以找來Vangelis的唱片來聽聽,在國內(nèi)市場上可以找到《南極物語》、《蠻荒劇》、《肖像》、《聲音》等。范吉利斯最早的作品是1973為弗雷德里克.羅斯夫的電影《動物啟示錄》所作的《美人魚》,這是介于他在巴黎的早期創(chuàng)作實踐和后來在倫敦形成的風(fēng)格之間的作品。
范吉利斯1974年在倫敦建立了自己的錄音室:尼摩。在這里,他逐漸創(chuàng)立了自己獨特的“范吉利斯之聲”。
1975年,《天堂與地獄》發(fā)行,這是電子音樂與交響樂結(jié)合的標志,其中的第五首《很久了,還如此清晰》也是范吉利斯與歌唱家瓊·安德森的首次合作。這以后,兩人以“瓊和范吉利斯”的名義出版了四張唱片。
1976年的《反射率0.39》中的《脈沖星》和《阿爾法》使用電子排序法顯示出范吉利斯超前的意識和技巧,當時的模擬合成器還顯得幼稚,笨拙,而范吉利斯已開始利用它進行前衛(wèi)的探索了。
1978年,《螺旋》中的《致無名者》獲邁迪姆國際配器獎。70年代是迷茫的一代,也是開拓的一代。VANGELIS是屬于成功的開拓者。
他較早的運用了電子合成技術(shù),同時運用了五條音軌合成的技術(shù)。現(xiàn)在聽來似乎有些不真實的迷幻和異樣的音樂,實際上已經(jīng)蘊涵了現(xiàn)代純音樂的雛形,人聲的運用更是添加了美妙和飄逸的韻味。
1979年,范吉利斯推出的《中國》成為其代表作之一,特別是其中的《喜馬拉雅山》,原音和電聲樂器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氣勢揮宏,你仿佛可以看到風(fēng)將積雪吹得漫天飛舞的景象,感到襲來的陣陣寒氣。
進入八十年代,范吉利斯的第一張專輯《短篇集》中的《我聽見了》是他與安德森的首次全面合作,而1981年為大衛(wèi).普特南的電影《烈火戰(zhàn)車》所作同名電影音樂更為他贏得奧斯卡最佳音樂獎,成為最早,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電影電子配樂。同年,在與瓊.安德森合作的《我會找到歸鄉(xiāng)路》中,范吉利斯進行了更多的探索與實驗。
1983年,范吉利斯再次顯露出其在電影配樂方面的天才。這次的作品就是那張著名的為日本電影《南極物語》所作同名電影音樂專輯。這部電影描寫的是一群被日本南極探險隊員遺棄的拉雪橇的狗如何在冰天雪地中掙扎求生的感人故事。唱片封面是一片蒼茫大地,只有銀灰色的Antarctica幾個大字和一幅南極地圖,音樂也是一樣乾凈透徹,一如南極那片純凈自然的天地,博大開闊,像水晶一樣透明,而那宏大的音樂中隱隱的悲涼更是讓人產(chǎn)生無盡的冥想。
八十年代末,范吉利斯關(guān)閉了尼摩錄音室,開始周游世界,主要是在北美和歐洲。
1992年,久違的范吉利斯為電影《1492-征服天堂》所譜寫的配樂再次轟動全球,成為九十年代最賣座的電影音樂之一。在這張唱片中,范吉利斯傾盡全力,在錄音上盡致完美,你甚至可以用它來測試你的音響系統(tǒng)和房間的聲學(xué)特性,你可以聽到飄逸在房間的各種樂器所描繪出的音場,“房間有多大,音場就應(yīng)該有多大”,這是劉漢盛先生對這張唱片的一句評價,“這是非常杰出的電子合成器音樂,杰出到可以完整測完‘音響二十要’”。但這張唱片在國內(nèi)很難買到,最近,范吉利斯出了一張精選,共15首,全長75分鐘,囊括了他幾乎所有的精彩之作。范吉利斯所作的電子音樂不同于雅尼表演性質(zhì)的電子音樂,他本人過著隱居的生活,很少在媒體上曝光,也很少在臺上表演,我們甚至連他長什么樣也無從知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通過他的音樂,你可以聽到他想說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