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nophobia , 仇外情緒蔓延全球
關(guān)鍵詞:xenophobia \zin??fo?bi?\ 仇外
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澳大利亞能否戰(zhàn)勝仇外情緒? 》談到,澳大利亞正陷入圍繞著種族的爭議中,反種族主義的共識正面臨破裂的危險。
文中提到,澳大利亞的一些保守派將房價上漲和大城市的交通堵塞歸咎于移民。盡管總理特恩布爾已經(jīng)公開表示痛恨種族主義,但一系列涉及種族的爭議,可能會加劇該國將舉行的聯(lián)邦選舉的分歧。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xenophobia一詞來描述澳大利亞面臨的仇外情緒。xeno這個詞源自希臘語“ξ?νο? (xenos)”,意指“外來者”或“異鄉(xiāng)人”。phobia指的則是“對特定對象、類別或情況有著無法解釋和不合邏輯的恐懼”。將兩者合在一起看,xenophobia即是“對陌生人、外國人或陌生的事物的恐懼和仇恨”。
“仇外”不僅在澳大利亞引發(fā)關(guān)注,自從特朗普上臺以來,有關(guān)其操縱著美國人的仇外心理的論述就已經(jīng)存在。隨著移民危機加重,對于一些歐美國家仇外的批判更是屢見不鮮。在本屆世界杯的主辦國俄羅斯,“仇外”也成為了賽場外的另一焦點話題。
在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舉行的世界杯開幕賽。一些俄羅斯的鐵路員工已經(jīng)開始接受微笑訓(xùn)練。KIRILL KUDRYAVTSEV/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俄羅斯能用微笑消除仇外情緒嗎?
隨著世界杯拉開序幕,俄羅斯正在努力消除仇外情緒,在一篇時報的報道中,記者是這樣使用xenophobia一詞的:
“Russia has been engaged in a concerted effort to tame its habitual xenophobic demons......”
“俄羅斯一直在努力馴服它的習(xí)慣性的仇外惡魔......”
為此,俄羅斯鐵道部門甚至組織員工接受微笑訓(xùn)練。接受訓(xùn)練的是各個城市之間免費長途列車上的工作人員,他們有可能接待來自超過50個國家的足球迷。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22年至1923年的個人日記反映了他在面對從未體驗過的國家和文化時的思考。 ASSOCIATED PRESS
愛因斯坦歧視外國人?
在時報另一篇文章《種族歧視?愛因斯坦日記曝光,稱中國人遲鈍骯臟》中,提到愛因斯坦在日記中這樣描述中國人:“就連那些淪落到像馬一樣工作的人似乎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痛苦。特別像畜群的民族,”、“他們往往更像機器人,而不像人。”
這本私人日記的英文版編輯羅澤埃夫·羅森克蘭茨(Ze’ev Rosenkranz)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While many may insist on dismissing the diary entries as merely reflecting the attitudes of the era, the xenophobia and prejudice they revealed had been far from universal.
盡管許多人可能堅持認(rèn)為,這些日記僅僅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態(tài)度,但它們暴露的仇外情緒和偏見遠非普遍。